驚!六十五間大學將要消失
五年後,大專院校新生將遽減五分之一。教育部心底有個數字,一百六十五所大專院校必須降到只剩一百所。學生不到一萬名,沒有特色的學校,都可能會被合併。
去年台灣大專院校有一百三十四萬名學生,分散於一百六十五所學校,除了台大學生數量三萬三千人,其它學校就算是明星學校,學生大多不到兩萬人。
退場、整併,是必然的趨勢。今年一月十號,立法院通過大學法第七條修正案,賦予教育部權力、主導大學整併。
問題是哪些大學會被併、哪些學校能屹立不搖?這個問題攸關全台超過三分之一師生的權益。
高教司長何卓飛認為,規模低於一萬名學生的公立校院都有可能要合併。目前一百六十五所高教校院,計劃降到只剩一百所。他指出,符合經濟效益的國際頂尖大學,規模大約兩萬五千到三萬五千名學生。
「全台灣只需要十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,提供一成菁英學生就學。其他學校應依產業需求提供專業方面的訓練,」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、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指出。
過去十年學校自主合併成效不佳,只有二○○○年嘉義師範和嘉義技術合併成嘉義大學、○八年花蓮教育大學併入東華大學的兩件成功案例。立委江義雄強調,如今教育部掌有法源就要有所作為,期待兩年內看見更多大學成功併校。
教育部不願透露考慮整併哪些學校,但過去案例可能提供指標。
六年前新竹師範學院升格教育大學,政府就鼓勵它找對象合併。多家師範體系 學校都曾討論要跟別校合併。
護理專校、體育院校等專科學校也有可能併入規模更大的大學,成為其中一間學院。
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、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認為,如果公立校院成立時間較短、地理位置偏遠、規模小到只剩幾千名學生、或是同地區有相同屬性的其他學校,就有可能被併掉。
教育部無法主導私立學校合併,只能輔導退場,有穩定經濟資源的,例如馬偕醫學院、法鼓佛教學院、慈濟大學,學校規模再小、也不用擔心消失。
「趨勢大師」大前研一來台參加亞太國際教育年會時向《天下》表示,學校要各自建立獨特品牌,讓專攻某領域的學生非去某所大學不可。
程海東也認為,長時間下來學校要能傳授學生獨門絕活才會脫穎而出。
台灣生育率逐年下滑,儘管教育部五年內招收十萬名外籍生,也無法填補持續擴張的學生缺口。有獨特品牌的學校,才能香火不絕。接下來十年,台灣的大學,將進入有史以來最激烈的殊死戰,沒有獨特品牌、規模又小的學校,將會面臨出局。
天下雜誌 469期 作者:周原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Ivy,小小說:
借我“靠”一下
有一些外國人來台灣念書。申請獎學金,加上國家(台灣政府)給外國學生的優惠和補助,他們在台灣念書加上吃住,幾乎不用錢,甚至補助到他們還有生活費可以用!如果他們還兼差打工,教英文或上電視之類的!他們在台灣真的是如魚得水,一個字『爽』!(所以我就有一點『賣爽』,我們去英美念書,除了申請獎學金,其他哪有這麼好待遇,還有一些國家外國人比本國人念書貴,anyway,這是個人想法啦!小小“靠”一下~)
從以前教育部開始讓大學一個個的像雨後春筍般的崛起,少子化的趨勢日益增強,大學聯招、學測、指考只要沒幾分就又大學唸。加上對岸陸名校開始向台灣精英招手,遠瞻的家長和學生又怎會放過如此機會。好的人才會越來越集中,學店學校會越更惡化。
獨特品牌。機會
我看到日本因為全國高齡化的關係,一般大學或專科學校逐漸轉型成「長青大學」「銀髮大學」之類的興新學習環境。開始有阿公、阿嬤,逗陣來上課現象,有意思的是,通常來上課的同學通常比老師的年齡還大,也是奇觀。看到見到熱情的阿公阿媽學員早早背著包包等著長青學苑開門上課,這種樂活的生活態度,給一個讚!
台灣也有的「長青學苑」,目前主要教授重點還是以個人才藝為多。
日本的「長青大學」教授不同領域的課程,這些課程也更加的貼近社會的需要,例如說,志工課程/服務隊等生涯學習。
我想,在未來,學校的功能不變,但是台灣的人口金字塔卻也顛覆著教育的結構層!
以上
留言列表